甲狀腺癌源於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,成因至今未明。患者一般為中老年人,而女性患此症的機會比男性高。
根據醫管局癌病數據統計中心顯示,2014年共有795宗新症,幸而甲狀腺癌的存活率很高,若及早發現並作適當治療,愈後情況會相當理想。
風險因素
- 年40歲或以上
- 頸部曾做放射性治療,特別是年輕患者
- 家族遺傳
- 飲食中缺乏碘
病徵
- 按壓頸部前端時發現無痛硬塊,並日漸增大
- 聲音嘶啞
- 頸痛或喉嚨痛,有時連耳朵亦感到痛楚
- 吞嚥或呼吸困難,有壓迫感
檢查和診斷
香港大部份甲狀腺癌的初診者屬早期發現,因此治愈率很高,死亡率甚低。不過,由於潛伏的腫瘤生長緩慢,長遠仍會有復發的可能,故此需要定期跟進。
甲狀腺癌普查及確診
- 血液檢驗
- 甲狀腺超聲波檢查
- 幼針穿刺活組織檢驗
- 手術活組織檢驗
確定腫瘤轉移情況及癌症期數:
- 電腦掃描 (CT Scan )
-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 (Thyroid Radioisotope Scan )
治療
治療甲狀腺癌要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定,即腫瘤種類、大小、位置、擴散程度、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等等。手術是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,並會以放射治療(電療)為輔助治療。
外科手術
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,可能只切除受影響的甲狀腺,或整個甲狀腺。於進行手術時,醫生亦會檢查甲狀腺附近的淋巴結有沒有受癌細胞影響;如果癌細胞已開始擴散到甲狀腺以外的地方,醫生會把甲狀腺附近的組織一併切除。
放射性碘治療
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,病人須以膠囊的方式,吸收一種具放射性的碘。未能完全清除或轉移的癌細胞便會吸收碘,然後被當中的放射性物質摧毁,但正常細胞也會受到影響。
體外放射治療 (放療丶電療)
對於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的癌腫瘤,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。
化學治療(化療)、標靶治療
這些全身治療利用藥物殺死癌細胞,但甲狀腺癌病例一般較少採用化療,除非癌細胞已擴散或接受其他療法後復發。
賀爾蒙治療
清除整個甲狀腺後,便需要接受甲狀腺賀爾蒙(激素)替代治療。萬一身體裡仍殘留的甲狀腺癌細胞,調整至合適劑量的甲狀腺賀爾蒙替代劑也有助抑制前者再次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