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,鼻咽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,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三倍。研究顯示99%鼻咽癌腫瘤帶有EB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),這種病毒也是淋巴腺熱的病原。
風險因素
鼻咽癌的成因仍未明確,其風險因素包括:
- 遺傳,即有家屬曾患鼻咽癌者
- 經常進食鹹魚、醃菜等食物
- 有吸煙習慣
- 曾經感染EB病毒,風險會高出30倍
病徵
鼻咽的位置十分隱蔽,位於頭部中央,要用專科醫療儀器才能看得清楚。如有以下徵狀及懷疑,應儘早求診。
- 鼻塞、流鼻水
- 流鼻血
- 聽力減退、耳鳴或耳道流膿
- 痰中帶血
- 頭痛或持續性偏頭痛,尤以晚間為甚
- 面部麻痺或牙關緊閉
- 複視
- 聲音嘶啞
- 吞嚥困難
- 消瘦、體力下降
- 頸側淋巴核脹大
檢查和診斷
鼻咽癌檢查及確診:
- EB病毒抗體血液測試
- EB病毒基因濃度血液測試
- 內窺鏡檢查
- 活檢組織化驗,於懷疑病灶位置抽取組織
確定腫瘤轉移狀況及分期:
- 磁力共振掃描(MRI)—確定腫瘤位置、大小及其範圍
- 正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(PET-CT Scan)—檢查腫瘤轉移情況
治療
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,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為輔助性治療。某些特殊情況,如腫瘤復發而範圍屬初期,醫生或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以割除腫瘤。
放射治療 (放療、電療)
即利用高能量放射線殺死癌細胞,約需6至8個星期完成。使用新型的放射治療系統,如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(Tomotherapy),能盡量避開沒有病變的組織,有助減少可能出現的副作用。
化學治療(化療)及標靶治療
化學治療主要是利用藥物殺死癌細胞,達到令腫瘤縮小或控制其生長的目的。標靶治療利用分子生物技術,針對腫瘤細胞突變、增生、快速生長或擴散的機制,阻止它可以生長和修復的能力。
醫生可能會於放射治療前為患者進行化學或標靶治療,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若腫瘤已經擴散,化療亦可以幫助紓緩病情,減輕徵狀和不適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