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位居香港十大常見癌症首三位,而且死亡率甚高。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,因此不少個案在確診時已屬晚期,癌細胞已經轉移,增加治療難度。
風險因素
肺癌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確,已知的風險因素包括:
- 長期吸煙〈許多肺癌個案為吸煙人士〉或長期吸入二手煙
- 年長,患肺癌的機會隨年齡增加
- 吸入致癌物質,如石棉
- 空氣污染
- 曾患肺部慢性疾病
病徵
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,而且部份病徵與其他肺部疾病相似,不過如出現下列病徵,有可能是肺癌先兆,宜儘早安排檢查:
- 持續咳嗽
- 體重下降和食慾不振
- 經常感到疲累
- 呼吸短促
- 痰中帶血絲
- 胸口痛,特別在咳嗽或深呼吸時尤甚
檢查和診斷
肺癌的初步檢驗包括:
- 胸肺X光檢查
- 痰液檢驗
- 支氣管鏡檢查
- 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(Low dose CT scan)
如發現確診肺癌,會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判斷期數或癌細胞擴散情況,包括 :
- 腦部磁力共振掃描(MRI)
- 正電子掃描(PET Scan)
- 同位素骨骼掃描
治療
治療肺癌要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定,需考慮腫瘤種類和大小、位置、擴散程度、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等等。
外科手術
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,即以手術切除腫瘤連同部份或整個肺葉。過去以開放式手術(即傳統方法)為主,現時,微創手術已愈來愈普及。
放射治療(放療、電療)及化學治療(化療)
對於中、晚期患者,或無法接受手術的病人,近年比較常見是方法是混合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,以控制病情。
化學治療主要是利用藥物殺死癌細胞,達到令腫瘤縮小或控制其生長的目的。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。如使用新型的系統,如高速螺旋放射系統(Tomotherapy),能令放射能量集中在腫瘤,盡量減少這些能量作用於正常細胞,以減少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。
標靶治療
即利用分子生物技術,針對腫瘤細胞突變、增生、快速生長或擴散的機制,阻止它可以生長和修復的能力。但並非所有肺癌病人都適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