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癌是常見的致命疾病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3的數據,肝癌是本地第三號癌症殺手,位列肺癌和大腸癌之後。
成因
醫學界已知的肝癌成因有多種,主要包括:
- 肝硬化
- 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
- 長期酗酒
- 進食被黃曲霉素污染食物
- 血色素沉著症
- 服用含有某些成分的避孕藥
- 潰瘍性結腸炎
- 肝蛭於肝臟寄生
- 進食有毒素的食物
-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或污染物影響
- 膽管炎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
病徵
早期肝癌未必有病徵,當腫瘤逐漸變大時,病人可能會出現下列情況:
- 食欲不振,體重明顯下降
- 上腹及右肩疼痛
- 上腹痛楚、不適或有硬塊
- 黃疸、皮膚和眼睛發黃
- 小便呈茶色,大便呈淺灰色
- 腹部積水
不過,這些病徵都不是肝癌獨有。因此,倘若它們出現的話,毋須過份憂慮,但應該儘早求醫,切勿延誤任何有需要的診斷和治療。
檢查和診斷
高危人士,包括年長男性和慢性肝病患者,宜定期接受接受身體檢查。與肝癌有關的檢查包括:
- 肝臟超聲波掃描
- 甲胎蛋白血液檢驗
- 電腦掃描(CT Scan)
- 磁力共振(MRI)
- 血管造影
- 腹腔鏡檢查
- 肝臟活組織檢查
- 碘氰綠(ICG)滯留測試
其中,術前接受碘氰綠(ICG)滯留測試對肝癌手術非常重要。這測試主要檢查肝臟解毒和代謝功能,可以讓醫生準確了解肝臟情況,及評估手術風險。
治療
治療肝癌要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定,需考慮腫瘤種類和大小、位置、擴散程度、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等等。
外科手術
即切除腫瘤連同部份肝臟。過去以剖腹(即傳統方法)為主,現在以微創方式切除肝癌已非常普及,例如使用腹腔鏡、機械臂和射頻消融術,有助減少因為手術傷口而引致的併發症,病人最快可以於手術後2至3天出院。
化學治療(化療)
化學治療主要是利用藥物殺死癌細胞,達到令腫瘤縮小或控制其生長的目的,可以是全身化療或局部化療。
放射治療(電療、放療)
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。新型的放射治療系統,如高速螺旋放射系統(Tomotherapy),能令放射能量集中在腫瘤,儘量減少這些能量作用於正常細胞,以減少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。
標靶治療
利用分子生物技術,針對腫瘤細胞突變、增生、快速生長或擴散的機制,阻止它可以生長和修復的能力。針對治療肝癌而言,通常配合其他治療方案使用。